为预防电动自行车引发火灾,保护人身财产安全,维护公共安全,连日来,槐荫区积极行动,多措并举,全力防止电动自行车成为“隐形火源”,织密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防护网。
“对于市、区消防安全工作的要求,你们是否了解?正在落实哪些工作?”元宵夜,槐荫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员便带队分头深入社区,重点查看小区内电动自行车安全停放及集中充电情况,检查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,并充分了解群众诉求,听取群众意见建议。
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,槐荫区在第一时间形成了系统的工作机制。“要疏堵结合,既要耐心做好群众宣传工作,引导居民正确停放、安全充电,同时又要多方提升集中停放点和充电桩的供给水平,努力解决好群众实际需求。”区委孙常建强调,区公安、应急、消防等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,切实加强联合执法的能力,依法依规从严管理。
很快,槐荫区制定下发了《关于落实物业管理区域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治理工作的通知》,组织辖区物业公司开展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及违规充电专项治理,同时,做好电动自行车、充电设施底数摸排工作,配合推动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和充电设施建设。各街道、社区也因地制宜,大力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,为治理工作引入“智慧锁”。
全区各街道、社区在全面贯彻落实全区相关工作部署的同时,充分结合社区实际情况,创新电动自行车管理方法。
“电瓶车禁止入内!电瓶车禁止入内!”家住玉清湖街道玉珠社区的孙先生习惯性地将电动自行车推进电梯,很快就听到了电梯内新安装的报警器持续传来的警告。同时,实时画面也通过网络传送到了物业办公室监控大屏上,工作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加以劝阻。
在道德街街道,绿地新城社区试点安装了电梯电瓶车智能梯控报警装置,每当出现居民推电瓶车进电梯的情况,智能梯控报警装置瞬间发出语音提示,社区工作人员手机小程序上实时弹出告警工单,可联合相关部门第一时间现场处置。
在营市街街道,瑞锦台小区电动自行车不进小区已经成为居民的共识。为方便居民出行与充电,街道联合物业在小区周边增设集中停车点9处,安装非机动车充电桩10余组,可满足近300辆电动自行车同时充电。
此外,槐荫区市场监管部门还对辖区内电动自行车、电池和充电器经营主体进行拉网式全覆盖专项执法检查,重点排查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等问题,进一步规范电动自行车市场经营秩序,为市民出行安全把牢质量关。